大学生实习真的那么重要吗――来自一只实习狗的建议

  大学三年级的六月份,你在做什么事情呢?有的人忙着社团迎新,有的人忙着学业和考资格,有的人忙着兼职,也有的人早早地开始参加大学的就职讲座,实习说明会。是的,大学三年级六月份是大学生开始考虑就职的时期。大概从67月起,互联网上涌现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招聘信息,面试攻略、履历书写法等就职鸡汤文。就职补习班,求职网站,求职中介都开始进入备战状态。大三学生们也是兴致勃勃,开始去业界研究,参加各种企业说明会,前辈交流会等,思索自己的职业道路。无论是就职补习班,大学的前辈,还是网络上的攻略文,大家都认为インターンシップ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可是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偏偏要写为什么大学生不参加インターンシップ的理由 (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看最后结论)

 

  首先先从インターンシップ是什么讲起吧。虽然翻译成中文都是叫实习,但是日本的实习却跟大家印象中一般的实习不太一样。日本的实习大致可以简单粗暴地分成三种,正社员选考型,免费打工型和长期打工型。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将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介绍前两种实习。(还有一种实习叫1dayインターンシップ,实质上就是公司美其名实习的公司说明会,这里先不分类到实习里面。)

 

第一种,正社员选考型。即通过严格的选考,筛选出将来有可能成为正社员的实习生。考生需要通过履历书,考试,面试,小组讨论等一轮轮关卡,最终以低倍率地选出优秀人才,方可获得实习机会。实习的天数大概是三天到五天,没有工资,行业多数为金融,咨询行业。实习内容为模拟的工作体验,小组合作解决模拟课题,最后一天需要小组发表成果。在全过程中有公司的前辈在旁指(监)导()

 

除非你是十分想进这家公司,而且自信能在实习中脱颖而出给选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是不太推荐跟着掺和的。浪费时间精力不说,并不能真的体验到该职种的实际工作氛围。这种类型的实习说白了就是人才招聘会,实习里20%是听公司的介绍,小组合作就像做游戏,而且还会一直有人在旁边监视着你,相当于长达五天的面试!

 

例如,笔者就参加过損保ジャパン日本興亜夏インターンシップ,超详细实习内容如下:(嫌太长可以直接拉到表格下面看感想)

 

日程:816~820

时间10:00~12:00 中午休息13:00~18:00

场所东京都中野车站

参加人数:120

大学:东大一桥,早庆上智,GMATCH

选考方式ES

1. 参加实习的理由(200)

2. 学生时代里最努力做过事情和成果(400字)

 

第一天上午

公司介绍,前辈讲话,结成5~6人的小组,组员交流,自我评价,设定个人与小组的目标,这5天将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模拟游戏体验。完

下午

通过模拟游戏介绍保险金服务部门:假设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与组员一起分析状况(所有的信息都在社员手中,我们只需要以游戏的形式去一一获取情报),算出加害者和被害者方的责任比例(已给出责任比例计算公式),最后根据责任比例计算出应该赔偿的金额。完

第二天上午

监视小组工作的前辈们入场,每个小组配一个前辈社员。先讲解了职场礼仪(敬语,行为举止,打扮等),然后通过模拟游戏介绍风险咨询部门:虚拟的A公司要在马来西亚建工厂,小组合作分析A社可能承担的所有风险。

下午

跟假扮成A社社员的前辈社员模拟商谈(要注意职场礼仪),发表上午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就是说,要跟A社社员介绍我们保险公司所发现的A社存在的风险,并劝A社买保险!

第三天上午

根据第二天所分析出来的风险,小组讨论制定符合A社的保险商品(不用计算金额,只需设计可行的保险方案),以及给A社支招如何避免风险。

下午

小组发表演讲。(你们A公司去马来西亚建工厂,存在这些风险,其中这个风险可以用这种方法回避,至于另外的这个风险,我们建议你们买我们的保险商品,买了之后既有这个好处,又有那个好处。)完

第四天上午

思考10年后的损害保险商品。先上网搜集10年后可能出现的大事件,所处于的状况,以及这些事件,状况所带来的收益,风险。(例如10年后看护机器人将会进入到每个家庭,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看护人的负担,还能节省人力资源,但是机器人毕竟是机器,难免发生事故)

下午

根据上午分析的事件设计保险商品(例如看护机器人发生了事故,那么保险公司将赔偿机器人的修理费,对人造成伤害的医疗费,慰问金,葬仪费用,损失利益等)。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准备明日的演讲比赛。

第五天上午

演讲比赛预赛,从20组中选出2组准优胜组。

下午

2组准优胜组的决赛,介绍公司今后的选考日程,回顾5天的实习,自我评价以及组员相互评价,回答调查问卷,前辈建议。完

 

5天的感想:游戏与评价

 

首先,工作的地点是一个与正社员工作隔离的会场,也就是说专门用来选考实习生的会场,并不是正社员工作的场所,体验不了真正的工作氛围,办公环境。其次,实习的内容也是模拟游戏,有点像小学生玩过家家,不能真正的体验到工作的辛苦,没有真实感。并且在这5天的实习中你要一直紧绷着你的神经,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前辈社员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记在纸上。五天的选考,给自己说一句お疲れ様でした。

 

如果说收获的话,笔者在这次实习中还是能学习到保险业界的一些知识,以及从前辈和组员那里得知了自身的性格的缺陷与优点,这些东西在今后的自我分析,就职面试上应该能够用得上。

 

可见,选考型实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这个身心疲惫的过程中,可能本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一不留神可能自己的名字已经被人事划上了一个叉叉。因为选考型实习的针对性,需要对业界有十足的兴趣,对应征的公司有必中的信念,至少要有在实习生中脱颖而出的自信,才能在简历中留下光彩的一笔。

 

第二种,免费打工型。跟上面的选考型实习相反,实行这种实习的公司主要是制造业,IT业,服务业等的中小企业。时间大约为10~30天。在这类实习里,你不用通过丛丛关卡,也许只要提交一份履历书,跟社长聊聊天,确认一下你会不会日语,就能够参加。在实习中,你会跟社员,社长共处一室,干着一样的工作(可能是简单一点的工作),中午一起吃饭,上班时间一起偷懒,聊天。是一个既能够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艰辛,又能够思考人生的地方。

 

看起来似乎实际又踏实,缺点就只有一个,拿不到钱。你会从快乐的大学生活,突然转变到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做好接受职场磨练的准备,再来参加这样的实习吧,一时兴起或者人云亦云可不是什么好的动机。

 

例如笔者就参加了一个税务师事务所的实习。这个小小的事务所里面只有4个人,跟2万多人的损保日本比起来显得有点寒酸。一开始,我甚至担忧,这个公司真的大丈夫?我能学到东西吗?

 

然而, 在小小的事务所里的十天里,身体虽然累,心里却很满足。因为不仅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学习工作技能,还能够跟前辈交流,收获了不少实在的东西。

 

如果你有明确的成长欲望,并且对这个业界充满着好奇心,那相信你参加完实习后,你会发现你得到的知识比你期待的要高,而且会对这个业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对设计职业生涯也会有不少帮助。

 

结论:

 

现在日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看你有没有实习的经历。如果你有一个外资金融或者外资咨询的实习经历,那么无疑会是你的加分点。但是像笔者这样普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去不了外资金融或咨询,也并不是就会减分。

 

日本的公司和大学都没有规定大学生一定要实习,也不会根据你有没有实习来决定会不会录用你。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只是盲目地去报名参加一堆实习,或者落选,或者虽然勉强合格了但是在实习中表现得不好,反而会给这家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还在大三这么关键的阶段浪费了时间精力。

 

在这里笔者建议大家在报名自己的dream company之前,先找别的公司试水,摸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自觉实力不足,可以先不报名实习,在暑假甚至大三一整个学年,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我提升上。自我提升也不一定就是念书,也可以是登顶珠穆朗玛峰,自行车环日本一周,去落后的英语国家做志愿者等等。然后在大四的正选考时期,全力一搏。

 

无论是参加哪一种实习,都要抱着明确的目的去,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这样即使在履历书上写不出摩根,德勤的实习经历,你也能够通过亲身的体验,向面试官表达出你真挚的想法,传达你的热情和向上心。

 

希望大家就职成功

就职教科书

  • 我有话说
  • facebook
  •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