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场女性为何不愿做“杜拉拉”?

全日本大学齐心协力,帮博士毕业生找工作
sample_image01
  20年寒窗辛辛苦苦拿下了博士学位,毕了业却发现找不到工作——这可能是人世间倒数第二悲惨的事情了,倒数第一呢,莫过于不但发现找不到工作、而且自己依旧单身,以前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如今已事业有成(人艰不拆)。

  在日本,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同样存在。于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就联手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40多所大学,开展了帮助博士毕业生就业的支援计划。此计划由大学推动,通过和企业的协作,将博士毕业生介绍到企业去进行每周3-5日的带薪实习,大学每月最高可以给实习的博士后开出30万日元的报酬。实习期间为3-6个月。作为此次项目的第一个案例,横滨国立大学日前介绍了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29岁男性到横滨市的一所私立高中担任非常勤讲师(人艰不拆+1!)……如果这位博士后积累足够经验,并取得了教师资格后,可以选择到该高中去任职。

  日本政府从1990年代开始,为了增加社会中的“专业型人才”,曾推出过“1万人博士毕业生计划”,随着博士站点的增加,目前日本每年大约有1万5千名左右的人取得博士学位,但企业对于博士毕业生的招聘却未能跟上。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虽然博士毕业生拥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但是企业无法迅速地将其转化为利润。而日本博士生的就业率也始终低于70%。

  不过,目前日本政府和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都在积极地推动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鼓励更多的企业开放对博士生的招聘和提供实习岗位。而许多科技企业、制药公司也表示,将进一步地录用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学结合很重要——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
sample_image01
  辛辛苦苦学了一大堆书本理论、背了一大堆抽象的概念,最后却发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的确是很打击学习积极性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在面临问题时缺乏解决的思路——这也是另经营者头疼的一件事。而“产学结合”的思路则将企业和大学连接起来,促进双方的合作。

  日本的“产学结合”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以前制造业鼎盛的时代到今天,日本的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关系。第一手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被应用在工业生产的现场,而企业也愿意投资支援大学进行相关研究。

  而日前,庆应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等共17所日本大学,将从今年7月开始,和餐饮业、旅游业、医疗服务等服务业开展新一轮的产学联合。这一项目由日本政府主推,旨在提高日本服务业的生产效率。面临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人口不足的日本,希望借此能将日本的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将日本GDP中的服务业比例提升至70%。

  从今年7月起,在这17所大学将开展针对学生和社会人的教学,传授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的专业知识经验。日本政府则会对企业与大学的产学结合进行资金支援,每个项目进行上限1000万日元的补助。

日本职场女性为何不愿做“杜拉拉”?
sample_image01
  说起日本女人,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是这样的——绝大多数的女性大学毕业后会到公司里进行相对轻松的工作,然后找到一个优秀的男人嫁掉,辞职回家相夫教子。只有少数女强人才会选择放弃家庭和孩子、选择做一个职场女性,一路向上升。这样的看法到底有几分道理呢?

  首先,日本的女性就业率相对男性的确偏低。根据日本政府本月19日发布了《男女共同参画白书2015年版》,处于生产年龄(15-64岁人口)的日本女性的就业率为63%,虽然10年间增长了6%——特别是2012年至2014年的2年间,女性的就业人数增加了75万人,但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的80%-90%的就业率,仍有不少差距。

  其次,日本企业的管理层中,女性比例仍然停留在11.3%的较低水平。女性管理职的稀缺,一方面来自于隐形的“性别天花板”,另一方面也是职场女性自己选择的结果。在被问及是否希望在现在的职场中获得晋升时,有42.8%的男性表示“希望得到晋升”;而只有25.7%的女性表示希望晋升。在回答“不想晋升”的被调查者中,36.7%的女性表示“如果工作时间能够符合自己的希望”,会考虑升职;有28.6%的女性表示,“如果能按自己要求取得足够的休假”,会考虑升职。看来,日本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常伴的超长劳动时间,是让日本女性放弃做职场“杜拉拉”的最重要原因。

  对此,日本政府表示,将进一步敦促企业设定灵活的工作时间,提高女性的职场晋升意识。

职得专栏

  • 我有话说
  • facebook
  • weibo